“奋进五载 兰台答卷” ——挖掘丰富档案资源 利用服务持续提升 信息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9-05
“十四五”期间,奉贤区档案馆牢牢抓住《“十四五”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》要求,厚植为民情怀,进一步完善档案利用服务体系,以定期开放档案、积极接待群众、主动发掘红色档案资源等方式,显著增强档案服务能力。
一、打破信息壁垒,开放档案工作不断推进
创新审核机制,筑牢档案开放基础
区档案馆将完善审核机制作为推进开放工作的首要任务,致力于构建一个科学、严谨、高效的开放审核体系。全面修订《奉贤区档案馆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实施细则》,探索建立了由档案形成单位参与复审的部门联合工作机制,并充分借助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技术力量,将到期档案的审核细化到页,实现了对海量档案内容的精准、高效筛查,确保档案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档案“应开放尽开放”的工作目标。
落实审核工作,提升馆藏资源价值
“十四五”期间,区档案馆严格遵循新细则,对馆藏到期文书档案进行了大规模、高强度的开放审核工作。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开放审核57559卷,并实现了14.4%的开放率。开放审核工作中,始终坚持“安全与开放并重”的原则,在确保国家秘密、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绝对安全的前提下,最大限度地推动档案的开放与利用,进一步提升馆藏资源的利用价值,服务于民。
二、升级服务体验,利用服务水平持续提升
优化窗口服务,构建查档利用“主阵地”
区档案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将线下窗口服务作为提升利用体验的“主阵地”。大力改善服务环境,打造舒适、便捷的查阅大厅,配备休息座椅、指引标识和便民服务设施,营造温馨专业的查档氛围。持续优化利用手续,编制通俗易懂的《奉贤区档案馆利用服务指南》,最大限度方便群众,让查档“最多跑一次”成为常态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累计接待查档群众达8114人次,调阅档案资料18196卷13026件,提供档案复印件46770张。所有服务均坚持高效、精准、热情的原则,确保了档案资料查询利用服务始终维持高标准、高满意度。
深化信息公开,打造信息查阅“主窗口”
为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,区档案馆积极履行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的职责。建立高效顺畅的移交机制,制定政府公开信息移交工作的工作规范、流程图等一系列指导文件,明确移交范围、时限和要求。督促各部门按时向本馆移交主动公开信息,确保信息的时效性与完整性。开辟专门的主动公开信息查阅点,配备自助查阅终端,方便居民快速检索、免费查阅,设立规范的信息公开受理中心,协助受理公众提交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。
拓展跨域合作,修筑便民服务“高速路”
区档案馆紧跟“长三角一体化”国家战略,大力推进“互联网+档案服务”,打破地域壁垒,构建便民利民的档案利用“高速路”。积极对接市内政务服务网平台,深度融入“一网通办”体系,实现了馆藏25种民生档案的在线查询服务,做到“在线查档、一网通办”。同时,重点深化“长三角”地区民生档案异地查档便民服务,与区域内各综合档案馆通力协作。“十四五”期间办理长三角地区跨馆查档业务212件,切实做到了“让群众少跑腿、让数据多跑路”。
三、深挖红色资源,革命历史记忆长久传承
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面排摸红色档案资源,形成全区红色档案资源目录,面向社会发布第一批奉贤区红色珍档名录,包含《沈志昂烈士家书》《诸亚民致马柏生函》等9件记载革命历史的重要档案。其中馆藏珍贵档案《沈志昂烈士家书》在2024年入选首批“上海市珍贵红色档案名录”。同时充分利用红色档案资源,举办了“走进档案馆学党史”、“红色档案宣讲”等各类红色档案宣传活动,传承红色基因,赓续红色血脉。